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未來發展的規劃,分為短期、中期與長期三個階段。
此規劃目標在貼合時代需求,突破傳統文學框架與窠臼,
融入創新思維與跨領域視野,以回應當前與未來的社會趨勢。
一、短程目標(1-3年):
- 強化數位人文與科技應用:
- 開設 AI 與人文創意、數位文本挖掘、分析、資料視覺化等數位人文課程,培養學生運用科技工具進行文學研究、創作與傳播的能力。
- 鼓勵學生參與數位人文計畫,建置開發數位創意作品、應用、數位策展技術、模式、或其他數位人文互動設計等。
- 與資訊學院合作,開設跨領域課程或工作坊,提升學生的數位素養。
- 深化產學合作與實習機制:
- 擴大與文化創意產業、出版業、媒體業等單位的合作,提供學生更多元的實習機會。
- 邀請業界人士擔任業師或開設講座,讓學生了解產業現況和就業趨勢。
- 建立畢業生網路,定期舉辦系友回饋活動,以利課程規劃和職涯輔導。
二、中程目標(3-5年):
- 發展跨領域特色學程:
- 整合校內資源,開設結合台灣文學與文化創意、數位科技、社會議題等跨領域學程,例如:文化觀光、數位策展、永續文化等。
- 設計模組化課程,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職涯規劃,選擇適合的學程。
- 與其他系所合作,開設跨院系學程。
- 打造「台灣文學」品牌:
- 建立產學合作平台,打造「文創產業實習基地」,與文創公司、出版社等機構合作,提供學生實習機會,並鼓勵參與文創產品開發。
- 積極參與社會文化議題討論,發揮學術專業,提供台灣文化永續建言,參與文化政策制定、推動在地文化創新等。
三、長程目標(5-10年):
- 建構台灣文學數位平台:
- 建構一個整合線上課程、學術資源、文學創作、文化活動等功能的台灣文學數位平台,提供學生、學者和社會大眾一個學習和交流的平台。
- 運用數位科技,推動符合台灣意識與文化認知的主權AI、開發創新的學習模式和文化體驗。
- 成立台灣文化文創產業研發基地與育成中心。